加入巴适找回密码

巴适耍耍网 带你玩转成都夜生活

图文大播报

查看: 1154|回复: 0

网络上流传的“受害者有罪论”真的道德吗?

[复制链接]

56

主题

56

帖子

265

积分

巴适高级VIP

积分
265
发表于 2022-7-13 23:24:4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分享按钮
       你穿的这么暴露活该被侵犯,为什么不欺负别人只欺负你啊?为什么他会出轨?肯定是因为你不够好呗,因为救人而意外死亡?不救他不就好了吗?你为什么要多管闲事呢?‌‌在网络世界中总会有吃瓜群众找各种蹩脚的理由为罪犯洗脱罪名,编造所谓的“受害者有罪论”。而在这些看似荒诞的言论背后,其实都潜藏着一个发人深省的心理学问题:公正世界假设。那么公正世界假设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最早提出公正世界假设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梅尔文勒纳。
1 (1).jpeg
       1966年勒纳曾进行过一项实验,他找来72名女性观察员,让她们观察另一位女性的学习过程,‌‌每当那位女性犯错时都会遭受一次痛苦的电击。最开始的时候,观察员一致认为电击场面过于残酷,纷纷对受试女性表示同情。可随着试验的进行,他们的态度也在悄然改变,有些人开始认为是因为他太笨才导致自己遭受电击的,原本的同情消失了,取而代之的是无数的嘲讽,冷眼和谩骂,‌‌可是他们却忘了电击这种惩罚本身就是不合理、不道德的。因此勒纳提出人们普遍持有一种信念,即相信这个世界是绝对公正的。而在这个绝对公正的世界里,人们得其所应得,所得即应得,追求着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,好人一生平安。
1 (2).jpeg
       可是没有人的一生都是平安顺遂的,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与意外哪个先来。‌‌那么如果一个无辜的人遭受了性侵、家暴等人祸,‌‌就会违背某些吃瓜群众心中的公正世界假设,让他们陷入某种恐慌之中,就算我什么坏事都没干,灾难也可能发生在我头上吗?为了消除这种认知偏差,人们可能会采取许多策略来维护公平世界假设‌‌。理性的人会接受世界不公正的事实和阻止不公正事件的发生,而有些偏激的人则会通过逃避和重新解释事件来捍卫自己的信念。他们宁愿相信受害者是自作孽不可活,进而大肆指责和贬低受害者,将其描述成为一个“臭名昭著”的恶人,这样一想“恶人自有恶报”,整个事件就变得合理起来。
1 (4).jpeg
       他们也会从自己可能会变成受害者的恐惧中解脱出来,‌‌告诉自己,只要我不做这些事,那么我一定是安全的,再度沉浸到好人一生平安的完美世界中。于是“一个巴掌拍不响”“苍蝇不叮无缝的蛋”“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”这些看似公正全面,实际上荒谬绝伦的理论诞生了‌‌。本质上,这其实是一种人类为了保护自己而产生的心理防御机制,可是这些恶毒的揣测虽然安慰了自己,却化作一把把尖刀,让无辜的受害者以及家人受到来自吃瓜群众的“二次伤害”,甚至还会模糊重点,让人忘了最该被指责的人到底是谁。归根结底,这是一种以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来为自己消除认知失调的恶性行为,公正世界假设真的公正吗?‌
1 (3).jpeg




上一篇:你见过自己害死自己的动物吗?其实它们也无可奈何啊!
下一篇:古时候的人就会“节能环保”了吗?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回复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加入巴适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